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老龄新闻>【两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应对人口老龄化等:4位民政厅长,对此提了哪些建议?

【两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应对人口老龄化等:4位民政厅长,对此提了哪些建议?

日期: 2021-03-18 点击次数:1194

今年全国两会,养老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作为业内专家和参会代表,四川、安徽、江西三地的4位民政厅长,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拿出宝贵建议,也为养老服务工作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益西达瓦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

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要尽快出政策 建标准 推试

下一步,四川省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历史机遇和“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机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致力于让老年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积极构建城市居家社区“15 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持续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着力完善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清单和内容。

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乡镇级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构建“1+N 农村养老联合体,创新发展“慈善+农村养老”“医疗+农村养老”“智慧+农村养老”新模式,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机制。

三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四川特色的“1+N”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继续实施“百千万养老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健全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机制,培育“一批优秀养老服务人才”。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老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

下一步,四川省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历史机遇和“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机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致力于让老年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积极构建城市居家社区“15 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持续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着力完善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清单和内容。

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乡镇级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构建1+N 农村养老联合体,创新发展“慈善+农村养老”“医疗+农村养老”“智慧+农村养老”新模式,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机制。

三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四川特色的“1+N”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继续实施“百千万养老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健全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机制,培育“一批优秀养老服务人才”。


张冬云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支持体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当前的养老服务工作尚没有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发展保障体系,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要健全支持体系,推动健康有序发展。建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部署要求,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发展支持体系,从法律政策、组织领导、经费机制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养老服务法律政策体系。一方面,建议尽快启动国家层面养老服务立法程序,进一步厘清政府、家庭、社会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明确养老服务发展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强化养老服务发展要素保障和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整合现行各类政策文件,出台养老服务中长期发展纲要,明晰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与立法内容相衔接,形成养老服务发展法律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发展组织领导体系。建议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部委职责分工,推动形成合力。提高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规格,更好地发挥其统筹调度作用。此外,将养老服务发展纳入国务院大督查和对地方党委政府考核内容。

三是建立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机制。建议财政部门研究测算当前中央财政、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用于养老服务支出的总额,整合相关资金项目,探索建立合理的国家财政性养老服务支出机制,明确刚性支出比例,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经费需要。

四是健全养老服务保险支持体系。建议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论证和试点步伐,在已开展两批全国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总结经验、提高统筹层级、完善实施方案,明确筹资对象、筹资机制、支付对象和支付标准等,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刚需支出。建议探索降低商业护理保险准入门槛,合理设置险种,发挥商业护理保险的补充作用。


耿学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


养老服务日益受到瞩目
服务供给逐步转向基本养老服务

历经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我对养老服务工作有三个最深的感受:一是养老服务话题越来越热。养老服务工作成为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热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扩大并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热切期待。二是养老服务工作位次越来越高。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里频现“养老服务”这一热词,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凸显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养老服务工作成效越来越好。2013年,国务院就发展养老服务业下发专门文件,被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人员视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元年。经过多年努力,今天的养老服务工作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已经从传统的困难老年群体兜底保障向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转变,供给总量不断扩大,供给质量逐步提高,每一年取得的成绩都值得点赞。

建设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是重要支撑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美好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撑之一,落实到具体政策和措施,我认为,一要加快健全养老服务发展保障机制,从法律政策、工作机制、支出机制等方面强化支撑。二要加快发展体系架构研究,归拢当前各类发展思路,尽快形成相对统一、成熟定型的养老服务体系架构,在体系框架下开展工作,指引我国养老服务有序发展。三要加快开展基础性工作,对涉及服务对象界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建设,以及涉及服务内容界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设计等基础工作,应抓紧启动实施。

加快国家层面养老服务立法步伐势在必行

从实践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结构、发展要素支撑及服务质量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措施规格不高,整合养老服务发展力量力度不足,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发展的法律保障不足等,因此国家层面的养老服务立法势在必行。建议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出台养老服务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政府、家庭、个人、社会责任。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督促社会成员履行照料义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二是明确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内容,推动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明确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基本要求,以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待遇保障。三是明确规划设施建设要求,完善税费减免、水电气优惠、建设运营补贴以及融资与保险支持等扶持保障措施,推动养老照护服务、康复辅具、智慧养老、老年宜居、养老金融等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督管理,对相关部门和养老机构违法行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目前,山东、甘肃、上海等多地出台了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这些都为全国养老服务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创新手段,支持家庭发挥养老功能

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不仅要履行政府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更重要也更基础的是必须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当前,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工作尚处于地方探索阶段。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尚未得到充分彰显,资金、项目对家庭养老领域的支持力度也未体现过多的倾斜,支持方式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有几个领域可以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推行“家庭照护床位”。聚焦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探索机构养老向家庭延伸,逐步总结部分地区先行经验,在床位界定、服务流程、监管上逐步形成规范。“家庭照护床位”应同等或高于养老机构床位财政补贴标准,引导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居家照护,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又节约了养老机构的基建投资成本。

二是探索“代际亲情住宅”。目前,部分省出台政策,鼓励开发“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实现“一碗汤”的亲情居住距离。但在实际推行中,当前的“代际亲情住宅”仅为鼓励性政策,缺少真金白银的落地支持措施。建议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对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应以居住距离界定,如以1公里距离为准等)的给予购房补贴,鼓励子女与老人就近居住,方便探视照料。

三是扩大家庭适老化改造补贴范围。调整政策导向,将适老化改造对象范围的界定,由当前仅以经济困难为标准,调整为经济状况与身体状况相结合为标准,聚焦失能刚需老人,扩大政策惠及面。同时,根据老年人经济状况、身体能力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给予阶梯式差异化补贴,引领适老化改造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金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民政厅厅长


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策成为刺激养老产业供给端发展的重要手段。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和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以慈善组织、社工机构等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发展拓展了渠道。

结合江西省的工作经验,刘金接提出,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是强刚需、补短板、扩供给、促消费。

一是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引导专业照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二是不断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三是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努力形成一批养老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养老事业需要大批懂养老、有情怀的管理人才,建议中央编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采取“遴选院校定点招生、资助学费定向培养、落实待遇保障就业”方式,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探索建立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在发展基本养老服务方面,建议逐步建立以失能照护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面向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制度,探索建立面向社会大众的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

一是兜住底。优先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集中照护。加快县级福利院建设和改造提升,尽快实现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全覆盖,有意愿的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乡镇要积极改扩建或改造提升敬老院,有效保障半失能、生活能自理特困人员和其他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

二是保基本。村级层面普遍建设标准化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不断丰富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全面推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加快整合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紧密衔接,让补贴标准更加精准、发放更加高效。

三是适度普惠。加快建立普惠型养老服务制度,争取将更多城市、更多机构纳入国家普惠型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尤其是为广大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基本养老服务。不断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和市场化价格机制,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差异化服务。

来源:中社养老产业周刊

列表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