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知新觉:构建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日期: 2017-02-13 点击次数:712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衔接不够紧密,医院不适合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的问题比较突出。将就医与养老进行深度对接,构建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医疗与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医养融合主要是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新型养老模式,以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医养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但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融合方式、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医养融合的服务机构还处于医院与普通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这些都是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有关部门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医养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走向成熟。
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营体系。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无论是对公办养老院还是对民办养老院来说,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都是大势所趋。应本着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原则,在机构设置标准、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方面做到全面规范,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营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持续的照顾和服务。医养融合运营服务机构要在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器械上达到较高水平,还应借助模式创新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深度对接。实现这种深度对接,既可以尝试在医院中开办养老院,也可以探索建立配备医疗机构的养老院。医养融合发展不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简单叠加,不能一味求全求快,必须对医养融合服务机构的进入和退出进行严格管控,对其服务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加大对医养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应普遍惠及广大老年人群体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群体,这就需要政策的支持与帮扶。针对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相关部门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老服务补贴标准。重度失能老年人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护理费用要高于一般老年人,对他们的补贴标准也应高于一般标准。此外,制定补贴标准时还应重点考虑高龄独居、孤寡失独等老年人群体,保证他们在享受医养融合服务的同时经济负担不会太大,确保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带来的便利。
推动医养融合服务进社区。我国有相当规模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区。要全面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医养融合机构进社区,使之服务好千家万户。应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在现有社区医院周边配置一定比例的养老机构。这样既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又能给为养老机构提供有效医疗支持。此外,还应探索“医养融合、康复养老”的服务模式,强化社区医院的康复功能。
抓好专业护理队伍建设。养老业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行业。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需要大量接受过系统培训、具备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目前在这方面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专业从事老年医疗护理的人才队伍。对此,应利用各类学校和医疗机构的资源,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基础培训;另一方面,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此外,还应将养老护理职业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以更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医养融合事业。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8日 07 版)